网页无法加载
翻页 夜间
灵犀小说网>奇幻玄幻>谁说朕是暴君?朕要诛你九族 > 第三章 红衣大炮震慑
    城下的黄得功见城门紧闭,冷笑一声:“汪正奇,你这是要抗旨不成?”“黄大人见谅!”城头上传来汪正奇的声音,“时候已晚,不如明日再谈?”“放肆!”侯世禄也怒喝道,“汪正奇,真是够胆大的!连本总兵都不放在眼里了?”汪正奇心中暗骂。若只是侯世禄来,他倒不怕。可天雄军在此,他却不敢轻举妄动。就在此时,一支火箭冲天而起,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不好!”汪正奇脸色大变,“谁放的火箭?”没人回答他。但他知道,这支火箭意味着什么。那是给京城的信号。果然,第二天一早,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就送到了京城。沈棨和侯世禄也分别上书,把汪正奇骂了个狗血淋头,生怕被卷入其中。崇祯看着手中的奏疏,嘴角微微上扬。“好大的胆子!”他故作震怒,“竟敢抗拒朝廷命令!”孙承宗、李邦华、阎鸣泰等大臣面面相觑,不知皇帝接下来要如何处置。其实崇祯心中等的就是这一刻,整顿边军岂是拿几个军官就能完事?何忠祥的事情,不过是个由头罢了。边军的积弊,岂是抓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这些年来,边军早已腐朽不堪。军饷贪污、虚报兵额、军纪松弛,种种问题层出不穷。每每遇到建奴,不战而溃。这绝非是汉人天生怯战,而是军制彻底烂透了。殿内一片寂静,只有檀香袅袅升起。众臣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崇祯目光如电,扫过殿中众臣。李邦华踏前一步,衣袖轻拂:“回陛下,臣已派人去了宣化府,今年的军饷会提前发放。至于张家口拒门不开,臣以为可派人入城详谈,以柔和手段化解此次危机。”“阎爱卿以为如何?”崇祯的目光转向一旁的阎鸣泰。阎鸣泰连忙拱手,额头上已有细密的汗珠:“臣...臣附议李大人所言。”“哼。”孙承宗冷哼一声,胡须微颤,“老臣以为,当下最要紧的是震慑,而非谈判。”“说得好!”崇祯猛地一拍案几,茶盏震得跳动,“朕派卢象升领天雄军,带二十门红衣大炮前往宣化府,为的就是这个!”他站起身来,龙袍下摆翻飞,在殿中慢慢的来回踱步:“九边其他军镇都在观望,朕若退一步,他们便要进十步!朝廷若是一味妥协,威信何在?”李邦华等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忙称颂圣明。殿内的气氛略微缓和,但崇祯的脸色依旧凝重。“传朕旨意!”崇祯厉声道,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张家口若还不放行,按意图谋反论处,让卢象升将城门轰开!”他转身指向李邦华:“你即刻将军饷运到城下,让守城士兵都看见。告诉他们,皇上今儿个是要开大恩赏!”恩威并施,这才是帝王之道。那些士兵不过是被军官蒙骗,只要看到真金白银就在眼前,再加上红衣大炮的威慑,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然而就在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跑进大殿,跪地禀报:“陛下,保定府易县突发暴乱!”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朝野间炸开。大殿内瞬间喧哗起来,文武百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易县距京城仅一百六十里,这样的距离,几乎就在眼皮子底下。崇祯坐回龙椅,拿起刚承上来的奏疏眉头越皱越紧。御案上的烛火摇曳,在他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阴影。易县知县陈忠行在奏疏中称,暴民已攻占县衙,他不得不仓皇逃离。“暴民?”崇祯冷笑一声,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信。他对易县的情况了如指掌。那里离京城很近,今年粮食收成正常,新田制也已经开始见效。之前成国公朱纯臣的田产,也都分期售给了百姓。百姓有田有粮,为何要造反?更蹊跷的是,为何偏偏在张家口出事的节骨眼上,易县就暴乱了?崇祯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眼神渐渐变得锐利。殿内的大臣们噤若寒蝉,生怕触怒了这位年轻的帝王。“王承恩!”“奴婢在。”王承恩从殿角快步走出,躬身应答。“速速将骆养性传唤到御前。”不多时,锦衣卫指挥同知骆养性便匆匆赶到。他的靴子踏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醒耳。“你立即带人去易县,查明真相。”崇祯沉声道,目光如炬,“记住,不得轻易动武。朕要知道实情。”“遵旨!”骆养性抱拳领命,转身快步离去。看着骆养性离去的背影,崇祯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围魏救赵?有意思。分明是打算挪开重臣们的视线,让他对边军的整顿放缓手脚?看来这些大臣们,治国无能,玩弄权术倒是一把好手。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影。崇祯站在那里,望着远处的天际。这些人以为他年轻,好糊弄。殊不知,正是这份年轻,让他有着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去撕开这些虚伪的面具。“陛下。”王承恩轻声提醒,“天色已晚,该用膳了。”崇祯摆摆手:“不急。传朕旨意,宣内阁首辅温体仁来见。”王承恩应声而去,大殿内又恢复了寂静。崇祯踱步回到御案前,指尖轻轻拂过堆积的奏章。这盘棋,才刚刚开始。有人想借易县的事情搅浑水,那就让他们看看,到底谁才是这局棋的主导者。夜幕降临,宫灯次第点亮。温体仁踏着月色而来,他的脚步略显沉重。“臣,参见陛下。”“免礼。”崇祯示意他起身,“爱卿可知道易县为何会突发暴乱?”温体仁额头渗出细汗:“回陛下,臣已派人前去查探。据初步消息,似是因军饷拖欠...”“军饷?”崇祯冷笑,“易县何时有军饷可拖欠了?”温体仁的身子微微一颤:“这...这臣一时也说不清楚。”“也罢。”崇祯转身背对着他,“你先退下吧。让兵部尚书即刻拟一道旨意,调京营五千人,明日一早开赴易县。”“陛下!”温体仁急忙道,“是否太过仓促?若是...”“怎么?”崇祯猛地转身,目光如刀,“首辅大人是觉得朕处置不当?”温体仁连忙跪下:“臣不敢。”“起来吧。”崇祯的声音忽然温和下来,“朕知道你是为朕着想。但这件事,必须速战速决。”待温体仁退下后,崇祯重新坐回御案前。张家口的边军,易县的暴乱,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暗藏玄机。他要的不仅是解决眼前的危机,更是要借此机会,彻底整顿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