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释了发酵过程中需要监控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和酒精含量,这些都是确保啤酒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没有现代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的情况下,李向明强调了定期检查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在讲解的过程中,李向明不断地鼓励工人们提问,无论是关于设备的疑问还是对操作流程的不解。
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问和解答,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掌握这些关键的技术要点。
随后,李向明带着被培训的工人们来到高大的糖化罐前,他的眼前聚集了一群新员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李向明轻轻地敲打着罐壁,让工人们感受到它的厚重和坚固。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糖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李向明开始了他的讲解,“我们在这里将麦芽和热水混合,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激活麦芽中的酶,将这些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
他指向旁边的一个温度控制装置,这是一个手动调节的系统,反映了1960年代的技术条件。
“这个装置是我们的‘眼睛’和‘手’,它帮助我们监控和调节罐内的温度。”
李向明一边说,一边演示如何根据需要调整旋钮以升高或降低温度。
“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通常是68度左右,持续一定的时间,让酶充分地工作。”
他继续解释,同时用一块布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这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进,李向明取出一个小样本,展示给工人们看。
“我们要定期检查麦芽浆的浓度和颜色,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糖化的效果。”
他说着,将样本滴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然后放到一盏昏黄的灯光下观察。
“你看,当糖化进行得当时,这个液体会呈现出清亮的金黄色。”他指着玻璃片上的样本,让工人们轮流上前观察。“如果颜色太深,或者看起来还很浑浊,那就说明我们可能需要调整温度或是给酶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