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
那些年,秦京茹看得最多的就是历史,她也搞收藏,但她搞的收藏,并不是看价值,而是看意义,只要有历史意义的,她就喜欢。当然了,价值和意义并不冲突,家里那些人手上戴着的镯子,那都是她跟仓鼠似的,一点一点往家里扒拉回来的。
到了后来,“改开”之后,这群人有事没事就聚在一块儿,聊聊天,谈论古今。
谁家得了个什么好东西,就摆上台面,哎,所谓的摆上台面,不是说这东西价值怎么着怎么着,而是一种比斗。
斗的是什么?
是故事。
打个比方,摆了个唐三彩,这群人能从李渊起势,谈到玄武门,再谈到武则天、杨贵妃,以及最后的唐朝灭亡的原因。这一圈,全都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注意,是正儿八经的爱好者,不是那些个想买卖古董的人家。
这圈人的质量,那是相当地高。
这里头,是有牛人的存在的。
“怎么着?小京茹说什么呀?”
被秦京茹喊老许的人真的挺老的了,七十来岁的年纪,媳妇也有六十多了。他媳妇,据说再往上数,是宫里的绣娘,到了她这一代,传了下来。而且人脉也宽广。对于丈夫圈子里的这个女娃,大家都还挺喜欢了。
“她说要弘扬传统文化,让老外见识见识,把我说得热血沸腾的。”老许乐了。
“哦?怎么个弘扬法?”
“做衣服。”
“啊?”
“做衣服,卖出去。得,咱们走一趟吧,顺带着,把几个熟悉这一块的老友拉上,闲着也是闲着,就当去玩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