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2日,英国Bainbridges拍卖会上,出现过一尊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瓷质转心瓶,当时成交价高达五亿半神州币。
而且那尊转心瓶也有两处镂空修复。
残的为什么还能拍出如此高的天价?
其价值不光是转心瓶的工艺,最重要的是因为,瓷质转心瓶存世的太过稀少。
瓷质转瓶的制作难于登天。
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
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
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
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
这样不计成本的烧制,成功达标的也是凤毛麟角。
再经过圆明园浩劫,以及清末民初的动荡年月,存世的整器,到目前为止实锤的还没有一尊出现。
而箱子里这尊转心瓶,通体完整毫无瑕疵,这就太难得了。
陆飞围着箱子嘿嘿傻笑,看的另外三人头皮发麻。
一连抽了三支烟,激动的心情平复大半,陆飞这才小心翼翼的将转心瓶取了出来。
这尊瓶高四十公分,口径二十公分,足径二十一公分左右。
这套粉彩镂空套瓶瓶口外撇,短粗颈,颈两侧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内套一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左右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