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7年公开报表显示,百丽时尚巅峰期有超过2.9万名雇员,其中1.9万名为零售人员。
总员工成本分别为48.53亿元、45.28亿元及31.64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为20.6%、23.6%及19.6%。
虽然毛利水平能达到65%左右,但净利率分别仅有11.6%、6.5%及12.8%。
在市值挺进一千五百亿港元的高光过后。
众多品牌轻装上阵(电商业务),在成本控制和毛利率这块完爆百丽。
于是短短两年,百丽净利润腰斩,平均每日关闭2家门店。
另外。
百丽不是没有意识到危机。早在2008年,百丽就成立了淘秀网和优购网上鞋城。
只是由于线下体量庞大,为了门店和店长们的利益,线上价格不能比线下低太多。到最后,电商业务纯粹成了清库存的打折平台。销售占比不高于4%。
2017年7月。
在股价“跌跌不休”的情况下,百丽选择私有化退市。停牌前,报价5.27港元/股,市值444亿港元。
其中,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牵头,出价531亿帮助百丽退市,入局成为百丽的大股东。
作为投资界的金字招牌。
高瓴资本当然不会全款支付。
对于这部分资金的筹集,他们先是按持股比例支付了98.3亿港元。再以百丽股份作为质押担保,从美国银行进行债务融资。
也就是说,高瓴资本以不到100亿港元的现金,撬动了价值301亿港元的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