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门外有人鼓掌叫好,“好诗,好诗啊!此诗何人所作?”
随着声音的到来,一人踏步走了进来。
正是许老夫子,大家一看老师到来,急忙起身行礼让座,待许老夫子落座,旁边才有学生小声说起这诗的出处。
许老夫子鼓掌大笑,“我一猜此诗就当是刘叔文所作,如此气势磅礴的诗句,正应了现在的大捷。写的好,写的妙啊!”
说完更用欣赏赞叹的目光灼灼看向刘秀,这可是他的得意门生。
这边文齐驱除匈奴立下大功,却说那边王邑率军迎战高句丽。
王邑率军比文齐早走了好多天,可是到了幽州这边却发现,高句丽军队早已撤走。
这些高句丽人特别狡猾,在幽州边境一通抢掠后,得知新朝大军将至,便丢下占领的城池,一路向着高句丽国的方向撤了。
这可让王邑郁闷的不行,虽然收复了几座城池,可是自己劳师远征,一仗未开啊。
部下的将士们却开心的很,毕竟不打仗就不会死伤,出来转上一圈,就能混个得胜回朝,也不错。
到了渔阳郡的王邑在郡守的迎接之下入了城,到了府衙后王邑在上首入座,那郡守姓李,在下首率领当地官员立即跪倒在地,
“下官率渔阳郡官吏恭迎大司空,大司空英明神武,下沟里蛮夷望风而逃,渔阳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王邑却并不买账,沉着脸看了李郡守一眼,手轻轻向上一摆,“起来回话吧!”
“是,谢过大司空!”李郡守带着众人站起,候在一旁。
王邑问道:“我且问你,下沟里部队什么时候撤的,你可知他们的去向?”
郡守忙躬身回道:“那些蛮夷围困渔阳多日,我守城将士奋起反抗,才保住城池,前几日的晚上突然听闻敌军大营发出骚乱,天亮以后便见那些敌军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