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借戍围而守,两千有余的士卒,阻止巴蜀绰绰有余了。
且,他如今的嫡系兵力,并无多少。
从董卓乱政时,便崛起的申家,数十年时间内,亦没落了不少。
东三郡虽鲜少有战事,但申家降伏于巴蜀时,先帝刘备拜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如故;申仪为建信将军、西城魏兴太守。
但代价,乃是申家的宗族,以及申耽的妻与子皆诣成都。
那时,便有数百申家部曲随去。
后,孟达引夏侯尚与徐晃来攻上庸,申仪举兵响应,导致申耽亦无奈叛刘封降曹魏。
曹魏得了东三郡,将申耽遣去南阳郡,又再度分走了上千部曲。
尤其是,东三郡乃山地,人口本不多。
乃是夏侯尚在世时,还曾率军西行七百馀里,降附了数千家归去南阳,让申仪无法再补充部曲。
因而,申仪如今所领之兵,仅有三千有余。
扣去驻守城池与各县的,将两千士卒驻守洵口戍围,已是他的极限了。
若不是得知,上庸被困得水泄不通,说不定他仅携来八百士卒。
不过,他很快就后悔了。
与孟达一样,他也估算错误了,巴蜀援军抵达的时间。
当他方率军赶至洵口戍围,正督促士卒及修缮加固戍围外的防御工事时,眼眸中便映入了巴蜀援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