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儿臣认为李绩可以为行军统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姑父柴绍身体不好,难以担当统帅的重任,其他将领的话,统帅朔方军、新军和北府精骑、突厥骑兵这样的综合性大军的时候恐怕资历不够,而李绩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兵部列出了这几个人选之中儿臣认为他最合适!”
李恪为自己举荐李绩说出了一番理由,但他举荐李绩是时候说的话也为自己留了后路,他直是说在兵部举荐的这几人当中他认为李绩最合适,这就已经将李绩兵败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
到时候要是李绩兵败,有人想要要追求举荐者的责任的话,他就会说辞,他说自己的是按照兵部推荐的名单上的人中选出了最为合适的人选。
要追求责任去找兵部,别找我!李世民只是关注到了李恪举荐李绩时说的两个理由,至于他话中的其他含义倒是没有去理会,只有萧禹、房玄龄和魏征、岑文本还有长孙无忌几人一下子就听懂了李恪话中的意思。
“你还有话要说吧?”
李世民继续问道。
“儿臣认为,太子奉命去前线督战,可以做监军,李绩西北道行军大总管,柴绍可谓副总管,朔方将军庞孝泰可谓行军大将军,这样李绩统筹全局,有他在太子身边,太子的安全不成问题,柴绍居后调配钱粮,庞孝泰居前充当先锋大将军。”
李恪说出了自己的思量已久的想法,而这个先锋大将军正是李泰的人,是李泰这几天拉拢到自己阵营中是一员朔方将领,李恪跟李泰有合作,自然给庞孝泰争取了一个可以立功又不能被人强了战功的位置。
“恩——”李世民点点头,表示很赞同的李恪的提议,他向众人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微臣赞同北王殿下的建议!”
长孙无忌开口说道,除了庞孝泰之外,这样的安排也是他心中的想法,只是庞孝泰,长孙无忌心里也很清楚功劳不能一个人独吞的道理,也就不计较他什么先锋大将的位置了。
“臣也赞同!”
王珪说道,李恪给庞孝泰争取的这个位置很重要,只要先锋大捷,这便是庞孝泰的战功,谁都抢不了,他也非常满意,自然没有异议。
长孙无忌和王珪两个太子党和东王党的党魁都没有异议,剩下的人也觉得李恪的安排很多妥当,自然也就不反对。
这样,大唐对吐谷浑作战的将帅人选就这样确定了!随即,李世民又问道,“那具体该要出兵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