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那些个本就是老实的附属国就只会是变得更加老实了,而那些个不太老实的也只能是装作更加老实了。
至于那些个王朝毯子,除了要把这些个所见之闻给传回自己所在王朝之外,更是会进一步的得到更多信息。
比如除了这些个肉眼所见的虎愤铁骑之外,还有没有另外的,他们看不到的虎愤骑,包括这些虎愤骑到底是不是虎愤骑,还有这些虎愤骑平常的养军练军之所在又是何处何方,换而言之,只要是和这些虎愤骑相关的大小讯息,都是他们这些个谍报探子需要付诸于生命去得到。
莫约半月时日,大玄新帝近乎就是没有丝毫悬念的亲率大军,以少胜多的荡平了这源自于黄葵国一方的边关叛乱。
而就在这同时,关于黄葵国的请战书便是摆上了大玄新帝的临时行宫,正堂案台最中间。
至于其他的什么赔罪之物,黄葵国国库积蓄的八成,被汇聚而成了一本薄薄不过二十小页的小册子。
连同请罪书还有那本价值连城的小册子在内,大玄新帝可谓是连看都没看上一眼。
因为就在请罪书一旁,摆着的是一颗面目慈祥的白发头颅。
又五人,大玄边军连连出军,策马扬鞭,让先前存着不少乘火打劫的边关附属国都是吃了个还算是疼的教训之后。
超出了近乎是所有的大小王朝附属国势力的意外,大玄新帝夺回了边关城,多庸关之后便停蹄而不前。
并没有一鼓作气的剑指黄葵国国界之上,来上一个直捣黄龙。
后来的坊间传闻大分两派,其一是说当时的大玄新帝急于巩固自己屁股底下还没捂热的龙椅,征战黄葵国有不是能一天半月就能完成的事,而且该给的教训也都给足了,完全没必要在去做那些并没有太大所谓之事。
毕竟黄葵国的三十万骑步军,仅仅只有莫约十万编制,回到了自己的本国腹地,余下的将近二十万,全然葬身于大玄王朝。
为了黄葵国已逝的老国君黄遣的一纸调令,死在了异国他乡。
在加上黄葵国那位极其有重量的老国君脑袋,所以站在大玄新帝的位置之上,此时若是真的抱着某种冲动或者而言是“好大喜功”,而去做那些个无谓之事,全然的就是不值得了。
而那些嚷嚷着要乘胜追击的,无非就是有人,某几个甚至于十几个不止的居高之人,希望他朱姓新帝这般的去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