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盈利方式则是增值服务,也就是会员服务。只要给会员用户提供足够多的特权,让他们比普通用户有优越感,就能轻易盈利。
在互联网泡沫被戳破前,与墨凉合作的几个互联网公司开始大量盈利,这个现象被那些因为无法盈利而深深苦恼着的互联网企业发现后,很大一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墨凉的公司提供底层解决方案。
把互联网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互联网寒冬没有如预期到来,互联网狂热者们经过长时间思考后也慢慢变得理智,不少资本家甚至有些后怕。
后来甚至有行业分析师认为墨凉带来的技术改变了整个互联网,让这个还没长大的小孩子真正有了长大的机会。
这些不过只是墨凉公司的部分业务罢了。
墨凉公司的另外一项主要业务是面向个体的商业软件,开发这样的软件才容易被大众熟知。
墨凉的软件公司经过几年发展甚至达到了和西方软件大厂商相抗衡的地步,不过科技公司之间比较的永远都是技术,人们只会佩服先行者,同行们也只有努力加油别让自己到时候感叹自愧不如。
在西方的几年,墨凉也学到特别多的计算机知识,毕竟一开始的自己比较精通的是算法方面,而计算机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其中几十年发展出来的知识足够一个天才学习上千年。
还见到了不少科技名人,比如比尔盖茨,这几年是这位首富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还有乔布斯,虽然仍旧算不上好脾气,不过相比年轻的时候已经足够收敛了,大概是失败的十年时间整个人成长了很多。
后世关于乔布斯的评价总是两极分化,有的人把他尊称为教主,认为他改变了世界,还有人认为早期的苹果公司完全都是他的另一位乔布斯朋友沃兹尼亚克的功劳。
确实,在技术方面,早期的苹果公司几乎所有的功劳都可以归功于沃兹尼亚克。
但如果不是有年少轻狂的乔布斯创建了苹果公司,沃兹尼亚克的技术很难在后世被人评价。
如果说乔布斯的贡献的话,就是聚拢了一批世界顶尖的天才,在其追求极致完美性格的鞭挞下设计出iPhoosh这些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设备。
在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变得缺乏创造力,是苹果公司的优秀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变少了吗?
不,他们只是缺少了一颗虽然不太懂技术但却追求极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