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的小吏摆弄了一下,便报了一个数,“一百一十二斤!”

    这倒让围观的众人瞧了个稀奇,这可比杆称要省心省事多了。

    等最后一麻袋稻谷读称后,最终统计出来了,他们五亩地的稻田,一共收了两千两百斤湿稻谷。

    吕颂梨也在心中快速地运算起来,亩产算的是干粮食。

    两千两百斤的湿稻谷,晒干水分后,大概还能剩下一千八百斤这样。算下来,亩产三百六十斤。

    这已经很优秀了,要知道现在的亩产大概在两百七八十斤左右。

    吕颂梨知道这就是水稻疏密得当,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结果。

    吕颂梨心算出来后,没多久,衙门的计会将干湿稻谷换算过来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五亩用移栽法种植的水稻,每一亩能多收三四斗这样。

    这次吕颂梨父女俩来视察,还让各县到村里邀请了一名代表随行。

    这些人都是伺候庄稼的好手,刚才他们就觉得这片稻子长得好,收成应该不低。

    听到这个结论,所有人都呆住了。

    民以食为天,每亩多收两三斗粮食,就是老百姓做梦都想要的美事。

    因为每年的赋税都是固定的,地里多产的每一粒粮食都是他们的。

    为了这,老百姓真的是早出晚归地伺候田地。

    “莫总管,这地是怎么种的?教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