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足足三十六句!
刚听到前四句的时候,宋鸿波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下。
即使前四句已经算是佳作了,但是只是写了美景,完全没有完成他的要求。
听到第八句“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时候,他开始有点不安了。
虽然前半八句合起来,也可以说是只写了景,但是这句明显不是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后面肯定还有!
当听到“何处相思明月楼?”的时候。
宋鸿波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苏衍不仅仅是写了楼,还直接写了他们所在的明月楼,而且语境契合的几乎完美!
这首诗,光看题目,就已经是一幅极美的画面了,春、江、花、月、夜!
全诗的结构应该分为三段,第一段着重描写了良辰美景,第二段则是看到江月,忍不住发出的感慨,第三段则是联想到了游子不能归家、妻子思念丈夫的愁绪中。
全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节奏之完美,用词之精准,实属罕见。
而全诗竟然还蕴含了月在一夜之间经历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苏衍身形挺拔的站在舞台上。
一袭蓝白色的长袍在江风的吹拂下,轻轻飘荡,宛若一尊仙人下凡!
“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