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小说网>青春都市>民俗秘闻录 > 第三十二章 越人歌
    “兼、兼哥悄悄把他们的对话……录了下来,找……找人翻译过,他们提到海南……去海南……”小马的气息越来越微弱,吐出的话也跟着含糊不清,我凑近他,他含含糊糊的说着什么,而后吃力的吐出几个清晰的音:“小……小心他……”他看向某个方向,喉咙里一哽,浑身猛地抽搐了一下,没了生息。

    “小马!小马!”我摇着他的躯体,彻底没了反应。又一个兄弟死在了我的眼前。我心乱如麻,整个脑子搅成一团,又拐回了六年前,和忠当时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一切都是从那个麻风老东巴开始的,他到底是什么人?我忽然想到,麻风老东巴去世后,有一群老外把他屋里的东西全搬走了,会不会就是这些匈牙利人?

    我顺着小马最后的目光看去,那个方向只站着一个人,布洛。

    那些老外没从洞里出来,里头静悄悄的,兴许他们都死在了里边。我把小马的尸体扛到巨石上,松开手,落到洞里。我没办法把他的尸首带回去,洞外是倾斜的山壁,也不能就地安葬,留在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离开山洞,下到山脚,漫无目的的走在群山中。心里沉沉的堵着口气,心烦意乱。我强迫自己什么都不要想,却发现自己其实就什么都没想,纯粹的难受。偶尔扭头看向布洛,他依旧是一脸淡漠看着周围的风景,看看山,看看水……水?

    一条河流在群山中蜿蜒流淌。我们来到河边,岸边搁着一个破旧的木筏,差不多都散架了。我们把它拉到岸上,上面的绳子彻底断裂,散成一根根木头。我们在附近找了找,找到一种坚韧的树藤,拿来代替绳子重新将木头捆好,并将彻底坏掉的木头取下来。

    重新整弄了一番,勉强把木筏修好,放到水里试了试,虽然不太牢固,但可以承受两个人的重量。我们站到木筏上,布洛拿了根长木棍把木筏撑开,随着河水飘动,穿过莽莽群山。

    一阵歌声响起,布洛又唱起来了,还是苗族民歌,这回总算放开了声音,歌声随着竹筏的漂动在山间回荡。苗山苗水苗族民歌,还真是地道,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苗人。

    等他唱完,我鼓了鼓掌:“苗岭飞歌,唱得不错,我们壮族的民歌是出了名的多,你应该也会吧,来首怎么样?”看他唱得这么嗨我也不客气的直接点歌。

    他看向我,须臾,开口唱了起来,却不是壮语,而是汉语:“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我一怔,这是汉代刘向《说苑·善说》中所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歌谣《越人歌》,越人及百越,是古代生活在长江以南广大沿海地区的一个大族群。这《越人歌》也可说是可追溯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壮族歌谣,当然也不能忽略黎族、京族、***、水族、侗族等等民族与百越的亲缘关系。

    这小子怎么唱这首。说真的,这首诗歌我一直不太喜欢。因为对于这首诗歌说法有二,一类说法是楚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越人船女用越语唱歌表达倾慕之意。另一类说法是在楚国鄂君子皙举行的舟游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表达倾慕之意。都是歌颂恋情的意思,区别就在于前一个说法是异性,后一个说法是同性。而经过多方的探究,第二种说法更具说服力。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不过再一想,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周朝初年,荆楚族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建立楚国。苗族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建立楚国的楚人,在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与苗族有着亲密的关系。

    这小子号称“布洛陀”,多少与“越人”相关,在这里唱这首歌,一定意义上来说还是挺应景的。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