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云山的画室里,时间仿佛流逝得更快。
两位艺术家沉浸在对未来画展的规划中,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已渐渐暗淡下来。
老朱带着黄云山的肯定与支持,离开了那座古色古香的庭院,步履轻快地穿梭在四九城的繁忙街头。
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画展的美好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李向明个展的成功。
但他知道,这一切美好愿景的实现,都需从他现在开始的辛勤劳作做起——回家写申请材料。
到家后,老朱没有片刻停歇,径直走向书房,那里摆放着他多年来收集的资料和书籍,墙上挂着他珍藏的几幅字画。
他打开了灯光,暖黄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房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
他坐在书桌前,拿出了一张白纸,铺开笔墨,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认真地构思起申请材料的框架。
老朱的眼神坚定,手中的笔稳稳当当,显示出他多年书写经验的沉稳。
偶尔,他会皱眉沉思,用笔轻轻敲打着额头,寻找最恰当的措辞。
随着墨迹一点点在纸上铺开,老朱的神情逐渐变得专注而严肃。
他的手法细致而有序,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对这次申请的重视。
他知道,这份材料不仅关乎李向明的未来,也是他自己多年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体现。
老朱启笔砚旁,提按之间,神采飞扬。纸张铺展如白帆横舟,笔锋点染间,文思泉涌。
乃记李向明之履历,曰:“向明,小县之士,幼承书画,天资聪颖,勤于琢磨,不数年,其艺大进。”
又曰:“向明之画,取法乎上古,参悟自然,笔下山水,有千里之势;花鸟虫鱼,生动传神。设色高古,构图新颖,观之令人心旷神怡。”